(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失智盛行率約5%到8%,20年來失智人口增加2.6倍。雖然失智症所引發的原因目前仍無法確切證實,但根據美國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某些常用藥物,例如治療失眠、花粉症等藥物,與罹患失智症Dementia有關,而這些常用藥都屬於抗膽鹼能類藥物。
大量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老年人,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此研究針對3434多名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了10年的調查。而在調查開始前,所有參與的老年人都沒有失智症的跡象,但在10年的研究過程中,發現797名參與者患上了癡呆症。
此類藥物易對神經傳導物產生障礙
而研究人員也表示,將接受試驗老人服用的抗膽鹼能類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服用時間進行記錄,然後與失智症發病率的平均水平作比對。結果發現那些每日服用治療失眠、過敏、憂鬱等藥物達3年或更長時間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上升。
雖然任何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抗膽鹼能類藥物(anticholinergic)也不例外,它的副作用是對一種叫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造成障礙。一般來說,抗膽鹼能類藥物的說明書上,通常都會告知服藥後可能導致注意力變差、記憶障礙或感覺口乾。但研究人員說,現在還應該提醒服藥者,這類藥物也可能與增加罹患失智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