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

外籍移工是失智照護最佳選擇?專業醫師解答

2018-12-28 14:37元氣網 徐文俊醫師
身為失智症專業醫師,我很清楚時下家庭聘顧外籍移工來照顧失智症患者,的確是出於家屬迫切的需求。許多家屬會期望我別問太多問題,只要給他們聘顧外籍移工的許可文件就好,也有不少人會問我如何找到合適的外籍移工來照顧失智的家人,那麼以下是我的一點想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首先,我必須提醒所有家屬:千萬不要將外籍移工成失智照護的最好解答,更不要天真的以為在外籍移工來了後,問題就會更少。現實狀況是,外籍移工對失智照護沒有足夠的認識,失智長輩眼中的移工是一個完全的陌生人,自然會心生排斥,此時若家屬又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移工和失智長輩的相處更加困難而混亂,反而引發長輩問題行為(BPSD)、情緒不穩、甚至會產生攻擊行為,當移工承受不了,自然就會離開工作場所。於是雇主就只能一再重複同樣的過程,不但沒有解決照護問題,反而增加了新的問題,失智長輩受到的照顧品質就變差了。
懂得這個風險後,我們就該知道在聘顧外籍移工時,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移工是來做幫手的,家屬仍然是最主要的照顧者。比起期望移工懂得失智症照護,更重要的是家屬要懂得失智症照護。所以移工只是補充能力,期望聘用外籍移工的家庭都有這樣的體悟,我們的失智長輩才能真正獲得良好的照顧。
接下來,我們才可以開始談如何幫助移工從事失智症照護的工作。首先,溝通是照護的最重要基礎,我們之所以在移工前加上「外籍
兩字,已經很明顯點出來台的國際移工們都需要克服語言的障礙,而在台的家屬們也必須盡力協助移工擁有與最基本的以中文(或台語等其他本地語言)溝通的能力。
語言能力並非短時間內可以訓練得起來,但好消息是,良好的溝通不見得只有靠語言才能進行。所以我們要鼓勵外籍移工多和長輩相處、多去觀察長輩的行為和需求(我甚至認為懂得長輩的需要,比懂得失智更加基本且重要)。所以我期望外籍移工至少做到以下這幾點:注意長輩的視力和聽力變化、陪伴長輩多於照顧 (如認真聽他說話並且要積極給予回應)、陪長輩一起做事(如家事),而不是幫他做事。
外籍移工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陪伴,在家屬忙碌於工作時,陪在長輩身旁,而家屬能不能理解這點,其實也是我們評估是否核發外籍看護工許可的條件之一:我們想知道家屬準備好了嗎?換句話說,在外籍移工抵達之前,家屬對失智症和照護方法有足夠的理解了嗎?(認真說起來,訓練家屬還比訓練移工重要)以及家屬是不是能時時提醒自己:他不是移工的長輩,他是我的長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心態和想法確定後,其他的問題就能回歸到最基本的失智症照護上,我們也相信談到失智症照護的現場執行,家屬和移工間沒有太大差別,因此我建議給的課程均依照這幾個大方向來進行:認識失智症、照顧技巧(如怎麼換尿布)、精神行為症狀的處理、日常活動安排(為患者安排每天的活動要有創意,最好是從患者的生命歷程中尋找出他的喜好,進一步設計為有趣的活動)、自我調適(我常問家屬:你身心疲倦、需要休息,難道外籍移工不需要?)、如何使用長照/社會資源。
最後這一點倒是可以特別說明,長照/社會資源申請的責任仍然是在家屬手上,可是我們可以幫助外籍移工理解這些資源是什麼?甚至進一步鼓勵他們共同參與使用。近來我就看見許多據點 (譬如桃園的歡喜學堂) 懂得善待外籍移工,他們鼓勵長輩到失智據點活動時,移工們不要只是自己滑手機、聊天,在據點工作人員的鼓勵下,外籍移工加入長輩的活動,一起玩遊戲,一起運動,這樣除可讓雙方感情更好外,長輩與移工在回家後更有話題可以聊。
歡喜學堂甚至鼓勵外籍移工們從參與者變成規劃者,把主導權交給她們,讓她們來嘗試規劃給長輩的活動。於是我們見到移工朋友們會在他們母國的節日時,一起舉辦異國風味濃厚的慶祝活動,煮家鄉美食、穿著傳統服飾,將長輩們納入節慶氣氛中。
這樣規劃過程也正是我們可以為外籍移工們提供的好機會,只要我們願意多培育她們,她們就會更有能力執行失智照護工作。我照顧的患者中就有幾位外籍移工,以照顧長輩的用心和自己本身的能力,讓家屬信賴到可以讓她帶著長輩出門到南部玩幾天,移工用心長輩開心、家屬放心,造就了三贏的局面。
說起來失智症沒有那麼可怕,失智症或許會為家庭帶來許多難以處理的問題,但失智症也是幫助家人們更了解彼此的契機,增進人與人間的溝通,拉近彼此的情感。所以我很期望每個失智症家庭(不論是否聘僱外籍移工)的家屬都能為患者預備一本照護手冊 (整理好的資料,不是真的編成一本書),這本手冊詳列患者過去的生命歷程、喜惡、長處、病情變化、照片/影片集,以及預想將來病程每個時期的應對方法。
這本手冊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閱讀與修正,此時外籍移工的觀察能力就能更新手冊的內容,因為他會是和長輩最密切相處的人。但我們在倚賴他們的同時,請記得他們都來自遙遠的國度,也許是大好青春的年紀就離鄉背井、拋家棄子的來照顧一位不好照顧的長輩,光看這樣的犧牲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份恩情。期望我們都可以將心比心,給他們足夠的協助,把他們當成家庭的一份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