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止痛藥可別亂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發表「累積性抗膽鹼負荷對於長者認知功能之影響」,分析12萬名65歲以上民眾健保資料,結果發現,多重用藥、經常服用常用藥品的老年人急診、住院風險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機率更是其他同年齡的四至七倍。
陽明大學今天舉辦「台日高齡醫學國際研討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陳亮恭教授發表這項研究報告,他提醒民眾,少吃抗組織胺及鎮定安眠等藥物,如果長期用藥,務必請醫師開立比較不會令人昏睡的藥物。
抗膽鹼能藥種類繁多,用途廣,常用於治療腸胃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發炎、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失眠等,因為療效較好,價格便宜,許多人將它視為家庭常備藥品,但許多國外研究發現,濫用這類藥物,恐提高失智風險。
陽明大學也證實這個論點,該項研究長期追蹤2002至2011年、12萬多名年逾65歲民眾健康與用藥情況,結果發現,多重用藥者除了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抗膽鹼副作用,還合併不少後遺症。
陳亮恭指出,多重用藥老年人在急診、住院、骨折等機率上明顯高於同年齡老年人,在失智風險上更是高達四至七倍,年紀越大,失智風險越高,原因在於抗膽鹼能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如果長期服用,將影響乙烯膽鹼等神經傳導物質,影響認知功能。
陳亮恭表示,抗膽鹼能藥物最常用於治療感冒(抗組織胺)、鎮定安眠、肌肉鬆弛,以及鎮熱止痛等藥物,這項調查也發現,三成以上老年人經常服用上述藥物。
陳亮恭提醒,如果服用藥物後,覺得昏沈,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就代表藥物內含抗膽鹼能成分,中樞神經受到抗膽鹼作用,務必要求醫師換藥,減少副作用,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此外,許多老年人罹患多種慢性疾病,一天服用好多種藥物,建議尋求醫師、藥師協助,避免多重用藥,產生副作用,陳亮恭說,「能少吃藥就應該少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