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衛福部針對失智人權保障議題徒有概念,缺乏具體行動方案,監委提7點待檢討事項。衛福部今赴行政院會報告,坦承確實有困難需要克服,行政院長賴清德指示衛福部落實失智症防治照護措施,政委張景森也建議衛福部將失智症正名為認知障礙,為患者洗刷污名。
賴清德表示,衛福部將在明年以前將投入90億元經費,將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納入長照2.0服務範圍,使患者可使用長照2.0服務之外,相關醫療機構也設有失智床位或專區之外,衛福部也設置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失智患者與家屬衛教、就醫等諮詢與轉介服務,並要求教育部檢視課綱,落實失智症認知。
監察委員江綺雯、林雅鋒連續兩年針對台灣「失智者人權保障」進行調查,今年7月提出的調查報告指出,衛福部所公告的「失智症綱領暨方案2.0」對患者人權保障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卻缺乏具體行動方案與工作計畫,監委針對「政策面」、「法律面」兩層面向衛福部提出7點建議。
針對監察院報告,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失智者人權在我國確實有困難待克服,主要是民眾對失智症觀念的導正,包括更友善認知、給予患者怎麼樣的協助與照顧等,以避免標籤化或污名化導致失智者跟家屬不願意走出家門,接受醫療診斷或後續照護,衛福部正積極布建具體資源。
除此之外,針對失智症「正名」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包括日本、香港等皆把Dementia Disease稱為認知症或認知障礙症。但衛福部長期使用「失智症」一詞,就連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也被衛福部擅改為「國際失智症協會」。今行政院會上,政委張景森也建議衛福部研議將失智症改為認知症或認知障礙等中性名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