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1
總統府國策顧問施顏祥:健康社會造就健全國力
在前經濟部長,現任中興工程顧問社董事長兼國策顧問施顏祥的眼中,健康促進產業近期的發展是「水到渠成」之事。除了產業本身的進展已到了快步成長的階段,外部大環境的配合也是一大助力。「一個產業要成功,必須具備來自產、官、學、研4個領域的輔助,從人才培訓到新技術開發都需要長時間醞釀,絕非一蹴可及。」
6大面向造就產業發展
從健康促進產業的育成初期,便參與其中的施顏祥指出,促成此產業的發展和進步的6大要素,彼此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首先,要有「需求」。伴隨著逐漸高齡化的社會,大眾對健康促進的需要也逐年攀升。其次,需求會帶來「商機」。臺灣的經濟已達成熟,可以負擔對高齡人口的照護服務。第三,是產業「潛力」。全球人口持續成長,未來對健康產業的需求勢必攀升,華人社群可做臺灣開展產業的示範區域,之後再拓展到全球市場。
第四,「政策」配合。過去7、8年來,生技、醫療和保健產業皆為政府列入策略性發展的重要產業,同時帶動其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第五是發展「空間」。在醫療照護部分,公部門提供全民健保和社福措施,提供弱勢族群的長期照護;透過市場機制運作的私部門則有空間待填補,包括保健產品、自費型的健康檢查等。第六則為發展的「節奏」。健康促進產業早期發展的重點,是為金字塔頂端的銀髮族提供頂級的養生照護,目前則擴大至促進整體社會的健康福祉,代表時機已經成熟,產業可往下一階段邁進。
「身、心、靈」平衡的快樂熟齡
施顏祥表示,健康促進產業的願景,在於能創造一個健康的社會,讓全民在身、心、靈3方面都能達到平衡;有了健康的社會,才能夠提高全民生產力和創造力,進而提升國力。「在發展健康促進產業的同時,也會刺激新產業形成,例如醫美、健檢和相關的應用程式,或者新的穿戴科技,以便量測健康數據等,這些都會帶來新的商機,」施顏祥對這個產業提出十分樂觀的遠景。
健康促進產業若發展得好,配合預防醫學和自我照護的基本觀念,就能創造健康的社會,快樂高齡將不再是難事,也能適當減少非必要的醫療支出。施顏祥強調,現代人要延長壽命已非難事,但老年的時光應該以更健康、更快樂的方式度過。
談到產業的未來,施顏祥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儘管歐、美、日的健康促進產業起步得比臺灣早,但在華人社會獨特的文化和生活型態下,臺灣應可針對銀髮族的照護,發展出一套專為華人社會量身打造的模式,以成為產業的開創者,進而促使臺灣成為示範基地,之後再推廣至廣大的華人和全球市場。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臺灣可成為健康照護產業的明日之星
臺灣在發展智慧健康產業上已具有良好基礎,其一是有豐富經驗的健康照護相關人才,其二是臺灣在ICT科技基礎雄厚,如果能整合上述二者,可以發展出非常有競爭優勢的解決對策,將來如果可以複製到國際上去營運,不僅可以嘉惠我國本土健康照護領域廠商,更可以形成一個新興的明星產業。
將來臺灣在智慧健康產業應該有3項推動重點:首先,必須建立服務平臺與生態體系。很多的應用平臺可採模組化方式提供服務,可以讓健康服務產業的生態體系(ecosystem)快速成形,有助於有效率地提供服務。第二,必須要形成規模經濟。健康服務產業初期能夠成功的重要議題是必須要達到群聚效應,所以期待國內所有具潛力的廠商,盡量合作,促進產業規模化。第三,必須要有創新的財務模式。譬如在某些國家,推動健康照護產業需要受限於「非營利機構」,但即使在此限制下,要讓健康產業順利運作發展背後還是要仰賴創新的「營利機制」。
除了上述3項重點外,智慧健康產業在執行面上有二大方向:其一,必須師法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做為臺灣產業發展標竿;其二,藉由國內跨業結合、經驗分享,進而形成生態體系。更重要的是,將來臺灣在智慧健康這個領域,不僅能建構一個在地化新興產業,而且是具海外輸出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如此,臺灣ICT產業不僅可以在全球發揮重大影響力,也可以促成全世界健康醫療領域朝智慧化方向邁進。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健康產業可望創造穩定營收
健康產業價值鏈分為3大模式,一是產品…服務加值模式,透過產品服務導入平臺系統、提供資訊分析、結合通路品牌,精確提供客戶價值;二是系統…平臺加值模式,藉由資訊系統平臺,提供雲端平臺服務、串接產品與通路,達到整合服務目的;三是通路/品牌加值模式,將通路或品牌導入雲端平臺、加值產品或服務,提升客戶健康服務的價值。
未來,健康產業發展的3大關鍵議題包含:一是「結合跨業專業知識、開創嶄新服務價值」,針對不同價值訴求的客戶,整合不同廠商、提出不同的組合方案;二是「驗證應用系統平臺、提供客戶價值分析」,透過資通訊技術整合,以雲端服務平臺提供客製化的分析價值;三是「確認核心服務體驗、發展雙軸營運模式」,以B2C模式吸引客戶體驗,並以B2B2C模式創造穩定營收
工研院服科中心主任唐震寰:科技輔助銀髮族,健康延年又益壽
目前談到健康照護及老人政策多偏重在對患病、失能、失智者的照顧,但其實應該採取預防醫學概念,避免或延緩走上長期照護的健康促進產業,不僅對於減緩家庭、國家社會成本的支出更有意義,未來也將是科技發展最大的著力點。例如利用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結合雲端科技把個人健檢資料或穿戴生理資訊,轉換成價值非凡的個人化資訊與服務。
在健康促進的科技上,工研院目前研發了一套「虛擬運動教練服務系統」,經由多人動作辨識與相似度比對技術,以及穿戴裝置持續監測使用者血壓、心跳及卡路里消耗等,可即時評估使用者運動健身或復健時的動作正確與否,及運動強度是否恰當,確保使用者在家中或遠端可進行安全有效的運動。
工研院南分院執行長徐紹中:良好營運模式可助搶攻市場
工研院過去聚焦在銀髮族照護、慢性病管理等議題上,現在也針對穿戴科技在健康產業的應用持續關注,同時積極布局於健康雲、穿戴裝置、生醫檢測到健康控制方案及健康產品。目標市場鎖定在於預防醫學、心血管慢性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監控與量測需求,發展市面上相當缺乏之低侵入式、方便快速、專業精準且可於日常生活監測之裝置系統。
下一步的研發重點,將複製擴散至其它穿戴式生理感測技術與分析管理經驗,同時導入生醫檢測、保健食品等相關產品與服務,建構完整的健康管理方案,協助產業規畫良好營運模式,並縮短產品與服務上市時間,協助廠商掌握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