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郁琪】
專業判斷與同理心 讓照顧更完善
目前日本約有1億2千多萬人口,65歲以上人口已到達26%,是台灣(12%)的兩倍以上,到了2060年會接近40%。高齡化不僅是日本的社會現象,更是現今全球的趨勢,對身處於高齡化浪潮的台灣而言,日本的經驗有很多參考價值。
根據2013年日本內閣府的問卷調查,照顧過程中,最讓照顧者感到辛苦的,就是排泄照顧。「排泄照顧聽起來就好像是在把屎把尿,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並非如此。」研究排泄照護長達13年的濱田清子表示:「排泄照顧攸關照顧者的心情,以及被照顧者的舒適度,對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相當重要。」
「上廁所」這件事,對一般人來說很簡單,可分成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我們會感覺到尿意,因此站起身,前往廁所。到了廁所後,我們打開門進去,坐到馬桶上排泄完畢。排泄完後沖水,用衛生紙擦拭。
「光是『為什麼不能自己去上廁所』就有很多原因,每個人的原因都不同,需要去了解這些原因,才能判斷該如何應對。例如膀胱有問題,我們可以轉介泌尿科醫師;腰腿無力,我們可以提供協助站立的輔具,或是改造房間,讓廁所和房間距離變近,光是這樣就能獲得很多改善。」
【完整內容請見 《Life Plus熟年誌》 2017年9月號;加入 《熟年誌》粉絲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