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9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 免挨刀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台中市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最大的區別在於肢體靜止性的顫抖。一名五十歲女因為左側手腳無力,身體平衡感變差,被診斷為頸椎壓迫,開刀後還是無法走路,輾轉到台中市澄清醫院神經內科檢查,原來是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持續服藥後,已經可以自行走路。醫師提醒,手腳無力,容易跌倒,臉部沒表情,可能是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只要藥物治療,就能緩解,不必白挨刀。

台中市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一般人都知道手腳發抖是帕金森氏症的症狀,但有些表現不典型,就容易被忽略,比如有的是肢體遲鈍無力,手腳不聽話,容易摔倒,而不是以抖動表現,卻可能被當成頸椎腰椎壓迫到神經導致。

醫師指出,一名五十二歲男性,因為腳無法走路,容易跌倒,拄著拐杖來門診,並表示在別家醫院被診斷為頸椎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治療,因為不放心,回澄清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影像判斷,發現患者頸椎壓迫輕微,最後診斷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服藥一週後,就能不用拐杖走路。

另外一名五十歲女性患者,因左側手腳無力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被診斷為頸椎壓迫而接受開刀,開完刀後更無法走路,再到門診求醫,也被診斷出是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經持續服藥後,已可以自行走路。

葉守正表示,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最大的區別在於肢體靜止性的顫抖,非典型帕金森氏症通常沒有肢體顫抖,卻會行動緩慢、反應遲鈍、撲克臉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身體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像典型帕金森式症明顯肢體顫抖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的問題,家屬仔細留意,就會發現發會這是一種腦部神經障礙的疾病。對症下藥,就不用白挨一刀。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